文物里的红色故事㊸丨周总理赠送的东方红75型必一运动推土机2024-08-18 02:50:37
B-Sports此文物是东方红75型推土机,是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的生产设备,一级文物,现收藏于甘肃公路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中期,酒泉公路总段瓜州公路段十工道班有16名工人承担着安西至敦煌公路39公里的养护任务。班长张富贵是一名老养路工,也是一名党员,一直工作在养护生产一线。当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非常恶劣,生产工具简陋,工人劳动强度大,除了毛驴刮路车、架子车、洋镐、铁掀,没有任何一台机械设备。十工道班工人在班长张富贵带领下,自力更生,精心养路,多举措抓好生产建设,年好路率平均在95%以上。为了加强职工考核,张富贵用秤称量铁锨,用铁锨磨耗的多少来衡量工人的劳动工效。道班也非常重视职工思想和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组织职工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养护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对生产建设造成一定困难,道班抓好职工学习教育,从基础知识学起,学语文、算术、养护技术等,努力创建“全优道班”。
1966年,毛主席发出“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的指示后,在维护好公路的同时,张富贵带领全班15名工人,在十工六队以西(距离道班6公里)的荒滩上必一运动,同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条件作斗争,夏顶炎炎烈日,冬冒凛冽寒风,春迎满天风沙,开荒种草种树种庄稼,困了在草窝里躺一阵,饿了点把柴禾将馒头烤一下,看见外面已经烤焦,可一咬中间还冻得硬硬的,上面只留下几个白印。天气实在冷得要命,眼泪流出来随即在脸上结成了冰。尽管这样,工人们也没有叫过苦,硬是靠全班工人起早贪黑,手挖锄刨,人拉肩扛,搬掉沙丘100多座,挖掉枯死的红柳和芨芨草墩无数,开垦出荒地150亩,开春便开始下种。没有农具,他们就自制或向附近老乡们借。当年就收获粮食和蔬菜共6000余公斤。为了做到养路、种地两不误。1967年,他们将道班住地由14公里处,迁移到20公里处。自己动手打土坯和泥巴,在新开垦的农场附近,修建起办公室、宿舍、伙房、库房、牲畜棚圈等,并继续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栽树种草,发展养殖业,治理绿化这片戈壁沙漠。几年里,不但养护的39公里路段平坦顺畅,而且所开垦的绿洲,粮丰畜壮,绿树成荫。1970年,耕种面积扩大到270多亩,育树苗35亩,种树1.58亩,养殖牛、马、驴29头(匹),猪、羊外,鸡100余只。4年里平均每年产粮4万斤,人均两千多斤。年收获粮食2万余公斤,除供给自用外,还给国家上交商品粮20多万斤,闯出了一条修路护路、种田养殖、亦工亦农的新路子,取得了养路和农业生产双丰收。
十工道班自力更生、辛勤劳动获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上级关注和社会广泛赞誉,被评为全国交通战线先进集体。班长张富贵被评为全国工交会议先进生产者。
1971年4月,十工道班班长张富贵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4月6日晚,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周总理问:“十工道班的代表来了没有?” 听到周总理问十工道班的代表,张富贵激动地回答说:“来了!” 周总理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问:“为什么叫十工?”
张富贵说:“这是当地的地名。”这时,陪同周总理前来的副总理做了解释,他说十工在甘肃最西面的安西县,那个地方风沙很大,气候干燥,自然条件艰苦,1937年西路红军从那儿经过到了新疆。
后来,周总理又问:“你们养着39公里的公路,又种了270亩地,你们有没有机械?”
“二牛抬杠就是用两个牛抬着一个杠子犁地”,这时,副总理说:“十工那个地方我去过,那里的老乡很苦……”。
周总理了解到十工道班生产没有机械,深有感触地对身旁的新华社记者说:“像这样的典型,你们要好好宣传。”记者们应着说,一定好好宣传。
第二天,交通部一名领导带领报社记者来采访十工道班的情况,同时还告诉张富贵一个好消息:“总理准备奖给他们道班一台东方红75型推土机。”当时张富贵激动得连话说不出来,“我们终于有车了!”
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闭幕时,副总理还特别表扬了张富贵他们十工道班亦工亦农、艰苦创业的精神。
会议结束不到半个月,一台东方红75型履带式推土机,带着周总理对养路工人的亲切慰问和关爱,开到了十工道班上,安西公路段组织全体养路职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东方红75型推土机,印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甘肃公路发展的支持、关怀与厚爱必一运动。
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传承和发扬十工道班亦农亦工、艰苦创业的“十工”精神,推土机退役后酒泉公路总段在十工道班设立了陈列馆。1994年1月8日,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18周年的日子正式开放。馆内专门收藏着周总理赠送的推土机及养路工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供社会各界包括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2003年9月,十工陈列馆搬迁至酒泉公路局双塔农场,更名为“酒泉公路陈列馆”。2016年9月23日,正值丝绸之路(敦煌)首届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之际,甘肃公路博物馆建成开馆。馆内收藏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公路职工使用过的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全面展示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以“十工”精神代表的甘肃公路精神,传承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从十工陈列馆、酒泉公路陈列馆,再到甘肃公路博物馆,周恩来总理赠送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始终作为“镇馆之宝”珍藏在馆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必一运动,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